一切眾生,心性原同,而其身心受用,苦樂懸殊者,以宿世之修持不一,致今生之感報各別也。故經云,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感應篇云,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,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是以君子樂天知命,不怨不尤,聿修厥德,自求多福,以期消滅宿業,培植來報也。世之最可憐可憫者,莫過於貧無衣食之瞽目殘疾人。均是人也,人皆眼目明了,徹見一切,彼則雖處光天化日之下,無異暗室幽谷之中。人皆手足完全,隨意動作,彼則肢體殘缺,諸凡不便。如是之人,又加以無家室以庇身,無衣食以養體。彼等同為天地父母之所生,固為吾之同胞。吾人幸受天地父母之所覆載,而境遇稍亨。若不設法,令彼身有所託,心有所依,俾其宿業消滅,來報勝妙,便失天地父母平等生育之心,兼負天地父母錫吾福樂安適之念。況乎博施濟眾,老安少懷,視民如傷,恩先無告,古聖賢無不提倡而躬行之,以為天下後世法。豈可不仰體天地聖賢之心,以行一視同仁之道,而漠然置之乎。以故一亭王居士,特發大心,糾集同志,立一殘疾院,於上海南車站附近,俾彼無家可歸之殘疾人,安住其中,供其衣食,以盡天年。有手足不完具者,派人照護,其有目能視,手能作者,隨彼身分,作諸工業,以稍貼補其服用。又請通達佛法之人,數日一往其中,為彼演說改過遷善,閑邪存誠,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之法。俾彼等了知前因後果,聿修厥德,一心念佛,以期往生。庶可永離娑婆生死輪迴之苦,常享淨土常樂我淨之樂,其為彼等慮者,可謂懇切周摯,至極無加矣。然人眾既多,所費實繁,端賴富有力者,發同體之悲心,捐無盡之寶藏,補天地化育之遺憾,培自己莊嚴之法身,則幸甚幸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