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三、復永嘉某居士書一
念佛之人,亦非不可持咒。但須主助分明,則助亦歸主。若泛泛然無所分別,一目視之,則主亦非主矣。準提大悲,豈有優劣。心若至誠,法法皆靈。心不至誠,法法不靈。一句佛號,包括一大藏教,罄無不盡。通宗通教之人,方能作真念佛人。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,但止口會說話,亦可為真念佛人。去此兩種,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,依教與否耳。至于修行淨土,有決定不疑之理。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。縱舉世之人,皆無效驗,亦不生一念疑心。以佛祖誠言可憑故。若問他人效驗,便是信佛言未極,而以人言為定。便是偷心,便不濟事。英烈漢子,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。自己中心無主,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,可不哀哉。隨自意三昧,乃從凡至聖通途修法。其言初發心菩薩。雖該攝一切凡夫,實則乃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之圓初住菩薩,(約別教則是初地)以正因理心發,證法身德。了因慧心發,證般若德。緣因善心發,證解脫德。故能於十方世界,現十法界身,普應羣機,上求下化。汝將謂初發心即凡夫之初發心修行者而已乎,汝見金輪所示悟二空法證實相理,便踴躍歡喜,即欲擔荷。(光)恐汝著魔,故詳示其身分,令汝了然無惑。悟二空法,證實相理,正此初發心菩薩之身分耳。其書中所示之法,凡夫皆可依之而修。其所示之身分,且莫說凡夫。聲聞緣覺具大神通,尚不能彀,何況凡夫。其書另刻出時,當諦視之。於無所住生心,(一)不住法而行布施,(二)三輪體空,(三)一道清淨之義。(四) (此四句乃佛法綱要,看經修行者宜知之。)大有發明,(光)欲取此義為頌揭出,令閱者得其綱要。已與蔚如言之。而人事叢沓,力不暇及,且待來年。十往生經,乃觀經初首三種淨業之流,刻以傳世,亦無不可。已與蔚如言之。而其錯字等未暇標示,當將原經寄去。古字雖不錯,亦不宜用。至言觀身不觀一切,唯觀無緣。無緣者,即隨自意三昧謂空無所有性。既無所有,故無從用其攀緣。若不從根本上一刀兩斷,則心緣紛紛,何能解脫。此數語簡略之極,而意義宏深。祈與蔚如言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